无忧保险咨询网
让每个家庭都拥有专属的保险经经人

买保险常见误区有哪些?弄明白了既能避坑又能省钱!(中)

摘要:很多朋友对于买保险存在一些偏见和误区,说不定你也会有。宁哥梳理成文,希望能帮你避坑,帮你省钱,快来看看吧!

  1. 投保前的误区
  2. 投保时的误区
  3. 投保后的误区
  • 投保前的误区

详见上篇: https://www.5ubx.com/maibaoxianyounaxiewuqu.html

  • 投保时的误区

投保优先级的误区

很多家庭给孩子买了一堆保险,却不愿给自己买;还有的偏好理财型保险,看不上能够更好转嫁风险的保障类产品。这些都反映出我们对保险配置的侧重点和优先级还是存有不少认知误区的。

正确的保险配置优先级应该是“先保人再保物”、“先保障后理财”、“先保经济支柱后保老人小孩”、“先保大风险后保小风险”、“先看条款后看公司”。

先保人再保物”很好理解,财物再贵重也比不上人身健康。只要人在就有无限可能,“留得青山在”,“千金散尽还复来”。

先保障后理财”的意思是我们应该优先配置好保障类保险,若仍有余力再考虑配置理财型保险及其他金融投资产品。

我们一般将定额寿险、健康险、意外险这些通过高杠杆转移“病、死、残”风险的保险归为保障类保险;而将年金险、万能险、分红险、增额寿险这些保险杠杆较低、重在财富规划和增值的保险归为理财型保险。

保障类保险主要用来“避害”,理财型保险主要用来“趋利”。我们倡导在做好“避害”的基础上再做“趋利”谋划,这样才能更加稳健持久,而且通过保险杠杆转嫁100万风险的成本比投资理财赚取100万要容易得多。

先保经济支柱后保老人小孩”,家庭经济支柱收入最高,对整个家庭贡献最大,万一发生风险造成的后果也最严重,因此理所当然地应该优先建立保障。

现实中很多朋友会优先给孩子买保险,感觉这样才能体现父母对孩子的爱意满满。其实,真正想保护孩子,就给自己买份保险,受益人写孩子,那才是真爱。

先保大风险后保小风险”,风险带来的损失有大有小,对家庭的影响也有大有小。对于可能带来巨大损失、家庭难以承受的巨大风险我们理所当然要优先通过保险转嫁出去,避免陷入万劫不复境地。

对于人身来讲哪些是大风险呢?一般来说重疾、身故、严重残疾这些风险会造成巨大的家庭财富和收入损失,应该优先配置保障。

先看条款后看公司”,实践中很多客户关注保司品牌大于关注合同条款,这就好比买手机只看品牌而不看配置。对于保险来讲,保司大小和品牌在最关键的保单安全性和保司服务水平上的差异其实并不大。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产品本身,即保障条款孰优孰劣,是否为自己所需。

大小保司误区

有些人认为品牌大实力强的保险公司才正规靠谱,而那些不知名的小保险公司则不正规不靠谱,甚至还担心其倒闭或跑路。在配置产品时也只愿在头部险企中挑选,看不上或不敢选择中小保司的产品。

这其实是一个误会!

按业务体量和知名度来说,大保司确实占有巨大优势。但这跟客户最应该关心的保单安全、保险产品、服务水平并没有太多必然联系。

  • 2.1保单安全

说到保单安全,无非是担心保司经营不善垮掉了,保单就没人管了。那我们先来看看保险公司从成立到运营再到垮掉(解散或破产)的可能性有多大,小保司是不是那么弱不禁风容易垮掉。

想要成立一家新保险公司,门槛条件不可谓不高。比如注册资本最低要求实缴2亿元人民币,实际上就算你有20亿也未必能成立。《保险法》第68条对设立保险公司提出了包括股东背景、经营情况、注册资本、专业人员、机构场所等在内的具体要求,达到以上条件还得通过银保监审查同意才行,据说现在排队申请保险公司牌照的就已超过两百家。

最终能拿到保险牌照的背后都是实力非凡、商誉良好的股东爸爸,很多还是世界500强,举几个例子就明白所谓小保险公司其实并不小,实力更不弱!

保司成立开业后,就要严格遵照保险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经营。为了防范保司出现较大的经营风险,我国保险业已建立了较完善的法律体系,比如保证金制度、责任准备金制度、保险保障基金制度、公积金制度、投资管理制度、再保险制度等。施行目的就是为了降低保司经营风险,提高整个保险业抵抗系统性风险的能力。

另外,保险是个强监管行业,各保司均需接受银保监会的监管。银保监会对保司遵守和执行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管,确保保司合规运营。万一发现保司经营出现问题,银保监就会依照相关法律法规,采取对应措施要求保司改进,或者对保司进行处罚。比如偿付率过低,就可能会要求保司追加资本或减少限制开展新业务。如果保司问题比较严重,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银保监还会强势介入,直接接管保司——既然你干不好那就让我来!

如果出现较大财务问题,保险保障基金就会介入提供救济,确保不发生重大风险,确保保司客户利益不受影响。历史上银保监(保监会)和保险保障基金曾接管过新华保险、中华联合保险和安邦保险,期间客户保单利益都没有受到影响,而且保险保障基金前两次还在赚了一笔之后深藏功名,全身而退。

那如果保司问题很大,没人愿意接盘,那怎么办?一般来说,保险牌照是个香饽饽,不用担心找不来新股东。而且只要用保险保障基金来作兜底背书,就一定能找来接盘者。就像接管安邦保险后虽然没有找到新股东(估计安邦名声太臭了),但保险保障基金联合几个巨头新设立大家保险,接受了安邦的股权转让,同时也受让了安邦相关业务,原安邦保险保单权益由大家保险继续提供保障。

另外,对于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司如果被依法撤销或宣告破产的,还有一个指定转让的终极大招。

也就是说,买了人寿保单的客户大可放宽心,就算你的保险公司撤销或破产倒闭了,你的保单还是有新的保司来接手的,相关保险利益不受影响。

当然,这里说的是指写进合同的确定权益和利益不受影响,对于不确定的利益就没法保障了。比如转让新保司之后,如果是分红险的话估计就没有分红可拿了,万能险的收益应该也只能按保底利率来算了。

综上,从风险防范、风险监管、出险救济制度来看,即便是小保司,其安全性也是大可放心的,保司可不那么容易垮掉。另外从法律安排到实践操作来看,咱们手上的保单,无论大保司还是小保司的,都一样受到国家托底保障,就算保司垮掉也不影响保单权益。

  • 2.2保险产品

从保险产品来看,大保司产品一定会比小保司更好吗?

当然不是。

首先,所有保险产品都是经过银保监审批同意后才能上市销售的,理论上没有假冒伪劣产品。

其次,什么是好产品?抛开品牌和服务不谈,保障内容和保额差不多时,保费便宜的产品更好;或者保费差不多时,保障内容更多、保额更高的产品更好。

从这方面来说,小保司产品往往更具性价比优势。

当然很多时候产品的保障内容不可能完全相同,往往是各有优劣,这时最好找保险专业人员来帮你解读分析。

  • 2.3服务水平

银保信根据2018年各人身险和财险公司的销售、客服、理赔、投诉等服务情况综合考评,发布了保险公司服务评价等级。我们看到在人身保险公司排名中几家大保司比如太平、太保、泰康、平安排名还是比较靠前的,都在A级以上;在BBB和BB等级中,中小保司和华夏、国寿、新华、人保寿险等大保司不相上下。

总体来看,大保司目前在服务水平上占据一定优势,但也有不少中小保司服务水平与之不相上下。而且随着线上服务不断扩展带来更快捷的体验,可能会成为中小保司提升服务水平的手段和契机。

综上所述,在保单安全性方面,大小保司没有差异;在保险产品方面,小保司更具性价比优势;在服务水平上面,大保司目前稍占优势。

线上线下误区

   传统的保险销售是通过保险代理人或其他线下渠道提交材料,进行面签,订立纸质保险合同。随着网络技术发展,通过电脑手机在支付宝微信还有很多线上渠道都可以购买保险了。线上线下买的保险有什么区别?哪种方式更好?

其实,线上线下买的保险产品都是由保险公司出品并承保的,产品本身没有区别,只是销售渠道不同而已。

我们看到的支付宝微信以及其他一些在线保险商城等进行保险销售,都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批才能开展经营的,不是谁都能在网上销售保险。

现在出现的网红直播卖保险其实属于客户引流,最终还是要引导到正规的销售平台完成交易。由于保险销售专业性较强,必须要有销售从业资格,因此国家目前也正在网红卖保险这一块对加强监管。

由于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区别较大,某些产品适合线上,某些可能更适合线下,因此两个渠道的产品属性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的。比如线上往往更适合销售不太复杂的、标准化的、性价比更高的保险产品,比如意外险、医疗险、定额寿险、重疾险等;线下渠道更适合销售相对复杂、非标准化的、保费较高的产品,比如非标准体核保、理财型保险、搭配较多附加险的保障计划等。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线上渠道销售能力和销售体验不断提升,比如智能/在线客服、智能/在线核保、人脸识别技术等,让很多原本线下销售的场景也能逐渐迁移到线上了。

不过线上买保险需要掌握足够的保险知识才能买好买对,研学保险不仅耗时费力,往往还只得皮毛难以避坑。另外在投保和理赔时需要自己跟平台或保司直接对接,可能会因欠缺经验而出现问题。因此与其自己线上买保险,不如直接找专业的保险经纪人,不仅能买到自己中意的保险,同样的保费开支还能获得更多的增值服务。经纪人会根据你的现状和需求规划保障方案,并且提供售前售中售后一站式服务,让你省钱省心省力。

健康告知误区

   有些朋友在投保时不清楚该如何健康告知,哪些情况该告知,哪些不用告知。也有人认为健康告知就是走个流程而已,没有重视,草草略过。还有人说按照“两年不可抗辩条款”,就算隐瞒病情没有如实告知,撑过两年后发生约定风险保司就必须得赔。

   健康告知是保司了解客户身体健康情况及既往病症的过程,以便为核保及承保提供依据。客户进行健康告知应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具体操作就是有问必答,如实告知,不问不答。问到的如实回答,不要隐瞒欺骗;没问到的也无需主动交代坦白。

   健告是保司核保的重要参考依据,但在投保时保司很少主动去核实客户健告信息的真伪。而一旦客户发生风险需要理赔,这时候保司就会通过各种方式调查客户健告信息的真实性。因此,健康告知情况不仅影响核保结论,还会影响理赔。客户没有如实进行健康告知已经成为保司拒赔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务必不能轻视健康告知。

还有人引用《保险法》里面“两年不可抗辩条款”,认为合同生效两年后,保司就不得解除合同,发生风险必须理赔。

我们不妨来对保险法相关条款做个阅读理解。

     联系上下文,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合同成立超过两年,保险公司不得解除合同,从而丧失合同解除权。但不能解除合同,并不意味着保险公司必须理赔,这是两码事。保司完全可以按照《保险法》以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而拒赔。
  2. 从合同法来看,诚实信用是订立合同的基本原则。投保人未进行如实告知实际上就已经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同时也显失公平,因此也可以判令合同初始就无效。

  因此,我们还是要如实进行健康告知,不然可能会面临拒赔的风险。

具体险种常见问题

  • 5.1买了百万医疗险就不需要再买重疾险

医疗险是报销,必须先治疗再报销,报销总额一般不会超过治疗总费用;重疾险是给付,不管治不治疗都给钱,若是买几份重疾险就可以获得多次累加赔付。

百万医疗险一般只报销住院治疗费用和部分门诊治疗费用,还有一些费用是没法报销的。如果罹患重疾,重疾保险金不仅可以弥补医疗险无法报销的费用,而且还能弥补重疾治疗康复期间的收入损失,保障家庭正常生活。

百万医疗险一般交一年保一年,保费岁年龄增长,越来越贵,且不保证续保,有可能因产品停售而丧失保障;重疾险一般保障期限长甚至保终身,不会因产品停售而丧失保障。

因此,两者不可替代,互为补充。

  • 5.2寿险误区

寿险按照保障期限分为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定期寿险重在保障,一般是给家庭经济支柱投保,防范因身故全残造成家庭收入中断陷入困境。两全寿险是在定期寿险基础上增加了满期金,到期返还保费。终身寿险重在传承,通过设定受益人实现财富定向传承,增额终身寿险则兼具生前财富规划和身后传承功能。我们要根据自身需求来合理配置寿险。

另外,出于防范道德风险原因,我国对未成年人身故赔付总保额有限制,不满10岁儿童身故赔付金总额最高不超20万元,已满10岁不满18岁的身故赔付金总额最高不超50万元,超额部分不予理赔。因此,没有必要为孩子单独配置高额寿险。

不过,如果是给孩子买意外险,可以考虑将意外身故/伤残的保额配置超过20万/50万,这主要是为了防范意外伤残风险。我们知道意外伤残是根据伤残等级按10%-100%比例赔付的,如果保额太低,伤残赔偿金按比例赔付就更少,不足以覆盖损失。

  • 5.3重疾险误区

重疾保险分类繁多、条款复杂,很多人往往不知道如何评判取舍。有的看重保障期限,有的看重保障病种数量,还有的看重赔付次数。其实,重疾险保额/首次重疾赔付金额才是重中之重。先把保额做足,然后再考虑选配保障终身和多次给付。

我们知道所有重疾险保障责任均已涵盖最高发的25种重疾,这25种已占实际重疾发病理赔的95%。因此我们与其在意重疾病种数量是80种还是100种,不如关注产品是否涵盖高发轻症、轻症标准是否宽松。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在重疾险中,重疾和身故一般只能二赔一,赔了重疾后往往就没有身故金赔付了。

  • 5.4意外险误区

    保险里所说的意外事故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即外来的、突发的、非疾病的、非本意的。猝死被认为是由于自身有潜在病因而导致短期内迅速死亡,因此一般不属于意外险保障责任范畴(现在也有少数意外险扩展保障猝死)。

另外中暑、高原反应、食物中毒、医疗事故、自杀这些也都不属于意外险保障内容,需要注意。

好了,下回宁哥再跟大家聊聊投保后常见的问题和误区。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无忧保险咨询网 » 买保险常见误区有哪些?弄明白了既能避坑又能省钱!(中)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无忧保险咨询 更专业更客观